首页
实验室概况
科研平台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人才招聘
产业服务
党建工作
设备预约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人民日报》刊发校长张福成院士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点击数:
 宣传部讯 3月20日,《人民日报》“民主政治”版刊发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我校校长张福成院士建言献策。原文如下:

 

加强学科建设,将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生产力
【背景】在大学实验室里,多学科交叉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团队科研人员测试研发的协作机器人;企业出题、高校院所响应、地方提供配套支持,技术联合研发平台在许多地方开花结果;“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深入实施,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日益多元。 
张福成: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高水平人才培养与高质量科研成果双产出,将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生产力,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建议: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教育管理等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高校要打破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条块分割,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教育模式,调整优化传统的学科组织结构,构建更加符合科技发展和国家需求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注重学科交叉,培养高端人才、培育新兴学科。
创新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和评价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知识水平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推动科研成果进教材、研究前沿进课堂、专业素养进学生头脑,评价结果与教师晋职晋升、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
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背景】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建成各类在线课程平台30余个,上线慕课超9.7万门,注册用户数量达4.83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次均居世界第一。
张福成: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应牢牢把握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机遇,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优质供给,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的教育资源差距;聚焦特殊群体,强化精准托举,让学生站在同一条数字化起跑线上。
依托人工智能构建自适应学习系统,借助知识图谱分析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节奏和时间安排需求。为开发者注入道德“源代码”,在技术设计阶段将公平、正义、安全等原则纳入考量范畴,让人工智能更有“温度”。为使用者提供道德“说明书”,明确使用规范与边界,让人工智能更有“尺度”。通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力,增强青少年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提升社会大众作为潜在使用者的道德素养与规范意识,让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互相推动、相互促进。
查看原文请点击如下链接:
主办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校址: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渤海大道21号
联系电话:0315-8805020 邮编:063210